我局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,认真贯彻落实普法责任制,强化法治政府建设,根据《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治建设实施方案(2021-2025年)》《鄂尔多斯市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》精神,着力稳就业、促改革、惠民生、防风险,扎实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各项重点工作,将法治政府建设融入到人社工作的各个环节,为我市人社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。现将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如下:
一、2024年工作进展
(一)强化法治引领,夯实人社事业发展根基
一是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。将学法列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划和干部职工年度普法计划,定期开展集中学法、在线学法,通过“练兵比武”活动强化法律法规学习,全年开展集中学法和会前学法6次,举办专题讲座4场,覆盖党员干部200余人次,干部职工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持续提升。按照“谁执法谁普法”原则,编制普法责任清单,积极开展“人社政策宣传年”、民法典宣传月等普法宣传活动,切实提高人社法律法规的普及率、知晓度。
二是强化法治制度体系。印发《鄂尔多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行政执法人员教育培训方案》等文件,明确年度学法、普法任务,建立行政执法人员教育培训机制,新增执法持证人员8人,组织行政执法培训5次。
三是规范依法行政。严格履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程序,出台规范性文件1件,清理废止市政府名义文件6件;全年处理行政应诉案件5件(全部胜诉)、行政复议案件2件(均维持),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%。
(二)注重权益维护,构建和谐劳动关系
一是根治欠薪成效显著。狠抓拖欠农牧民工工资工作,进一步压实整治欠薪属地责任和企业用工责任,加大工作统筹力度,建立工作定期调度通报工作机制,组织开展拖欠农牧民工工资治理专项行动,启动“零欠薪”城市三年创建行动。1-10月,累计检查用人单位1190户,涉及劳动者14.16万人次,办结欠薪维权线索2.3万余条,为4.1万人次农牧民工追发工资待遇6.5亿元,将3家欠薪问题不予整改企业纳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单。同时,积极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发放保障工作。
二是持续优化劳动用工指导和服务。强化劳动用工网上备案,持续拓展电子劳动合同覆盖面和应用场景,重点围绕工程建设领域的建筑业,以及非工程建设领域的制造业、批发和零售业、住宿餐饮业等行业,及时排查劳动关系领域风险。进一步健全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,落实劳动关系舆情风险监测制度。继续治欠各方责任,强化劳动用工监察管理,严厉打击拖欠农牧民工工资行为。抓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落实,支持工会与头部平台企业或行业协会开展协商,开展新就业形态专项劳动保障监察,并为每个新业态企业至少培育一名劳动关系协调员,覆盖新业态企业150家。
三是劳动仲裁效能提升。推行劳动监察仲裁“一口受理”机制,挂牌成立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调解中心,全年高效处理劳动争议案件2300余件,信访事项办结率100%。
(三)聚焦效能提升,深化人社公共服务改革
一是深化走基层送政策。全面开展“人社政策宣传年”“手拉手结对基层”“人社工作全领域、优质服务全方位”助力企业发展专项行动等活动,以广大群众和机关企事业单位需求为导向,常态化走基层送政策,走企业访需求,走流程有服务,进一步建立健全人社服务直通基层的工作机制,打通人社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二是强化诚信建设。开展人力资源市场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等6个方面诚信专项行动,建立健全人社领域信用承诺工作机制,全面提升人社领域诚信建设水平。
二、存在的问题
一是普法覆盖面不均衡。偏远地区及中小微企业普法宣传力度不足,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知晓率偏低。
二是执法力量薄弱。执法人员数量与监管任务不匹配,劳动监察执法信息化水平需进一步提升。
三、下一步工作计划
(一)强化法治保障,提升依法行政能力
一是深化普法宣传。开展“送法进企业、进工地”专项行动,针对新业态劳动者制定普法手册,扩大新媒体普法覆盖面。
二是优化执法机制。推进劳动监察执法全程信息化记录,建立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联合检查机制,提升执法透明度。
三是完善政策体系。探索建立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地方性法规。
(二)优化劳动关系法治环境
一是深化欠薪治理。推广“欠薪预警系统”,动态监测企业工资支付情况;建立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,提高企业违法成本。
二是加强新业态权益保障。制定《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保障指引》,推动快递、网约车司机等群体优先参加工伤保险。
鄂尔多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
2024年12月20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