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牵挂有距离,会有多远?
在王克胜心里,有一份200多公里外的牵挂。
11月4日,适逢周末,王克胜并没有在家休息,而是出门、上车、打火,驶出市区,一路向南行进。趁着周末,他要回曾经派驻的神水台村走一走,看一看。
神水台村位于乌审旗嘎鲁图镇西南29公里处,地处蒙陕交界,总占地面积16.8万亩,下辖10个农业社,568户1567人。补嘎公路穿村而过,海流图河贯穿全村,是一个风景优美、地理位置优越的传统农业村。2019年3月,鄂尔多斯市社会保险管理局稽核科科长王克胜派驻神水台村,成为神水台村第一书记兼驻村队队长,暑来寒往,他在这个村子整整工作了两年多,两年多的时间让他对神水台村无比熟悉,也让他对这里产生了深厚的感情。
因为王克胜的到来,鄂尔多斯市社会保险管理局和几百里外的神水台村结下了不解之缘。王克胜把自己真正融入到了神水台村这个前沿阵地中,与村两委干部们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,用一步一个脚印,一步一个台阶践行着为人民谋幸福的这一初心。通过两年的栉风沐雨,王克胜和神水台村的驻村干部打赢了脱贫攻坚战,村里建起了儿童游乐场、水上乐园、商业街、幼儿园、养老院,神水台村集体收入也从当初的不到 10万元增长到了50多万元。
王克胜驻村期间与神水台村工作人员合影
2个多小时后,车子平稳地行驶在神水台村的乡间小路。马上要入冬,丰收已接近尾声,广阔的田野里满目金黄,这里的一草一木让他熟悉而倍感亲切。
车子向南拐进了刘双牛家。刘双牛曾是神水台村唯一的贫困户,驻村两年多时间,王克胜无数次踏进了刘双牛家门槛,见证了刘双牛家脱贫攻坚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刘双牛不仅在2019年底实现了稳定脱贫,而且在市旗两级有关部门的帮扶下日子过得蒸蒸日上。离开神水台村两年多了,王克胜时时牵挂着刘双牛的生活生产情况,一直与刘双牛保持着联系。此次前来,除了了解刘双牛现在的生活情况外,最让他牵挂的还有刘双牛的小儿子的学习情况。
王克胜再次走访刘双牛
“刘双牛和妻子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。他们这辈人吃了没读书的苦,不能再让孩子们重走他们的老路。”王克胜说。去年听说刘双牛的孩子上了小学,他曾托人为孩子送来了书包等学习用具,并抽空带着儿子看望过一次刘双牛,让两个年龄相近的孩子结成对子,共同学习进步。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,王克胜更加坚定了从学习上帮扶刘双牛阻断贫困的决心。
老熟人相见,没有过多的客套,自然而然地聊起了近来的生活情况。王克胜了解到刘双牛不仅种了几十亩地,而且以种促养,养了90来只羊,几头西门塔尔牛,种养殖业相结合,日子越过越有奔头。看着如今刘双牛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,王克胜倍感欣慰。他特意询问了孩子现在的学习情况,殷殷嘱咐刘双牛要抓好孩子的学习,让孩子学好文化,才能真正阻断贫困代际传递。
神水台村授予王克胜“荣誉村民”称号
心中有牵挂,他乡亦故乡。2021年5月,王克胜结束两年零一个月的驻村生活。在离开神水台村那一天,神水台村党支部书记朱广宇将一张“神水台村荣誉村民”的证书送到了王克胜的手中。捧着这张特殊的荣誉证书,王克胜心中颇多感慨。工作30来年,王克胜获得过大大小小不同的奖励,但唯有这张特殊的“荣誉村民”证书让他感到了沉甸甸的信任和责任。至今离开神水台村也有两年多的时间了,王克胜不时想起那段驻村岁月,也时时牵挂着村庄的发展。全市文明嘎查村、全国美丽休闲乡村、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......神水台村每一次的进步与荣誉,都让几百里外的王克胜欣喜不已,不知不觉中,神水台村成了他口中的“咱村”,成了心中的“第二故乡”。
驻村有期,而牵挂无期。对王克胜来说,在以后的日子里,这份相隔200多公里的牵挂依然不会改变。
图文:曹永霞、巴音娜
审核:刘永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