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我市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,积极落实就业政策,搭建就业平台,拓展就业岗位,提高就业实效。截至5月底,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168人,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670人,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70人。
各旗区人社部门积极稳存量、扩增量、提质量、兜底线,精准帮扶重点群体,着力扩大就业渠道,全面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职责。结合全市人社系统“进企业、进校园、进基层”活动,加大援企稳岗力度,实施政策找人、政策找企,大力推行直补快办、免申即享等便捷方式,打造就业服务新版本,实现服务企业、群众由“主动申请”到“免申即享”,把助企纾困、奖补激励等政策红利最大化,减轻企业负担,稳定就业岗位。通过企事业单位吸纳、鼓励创业、岗位推荐和加强就业指导等措施,不断拓宽各类就业重点群体就业渠道。举办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,及时提供职业指导、职业介绍、政策落实等服务,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,公益性岗位安置3671人,“零就业”家庭动态清零。同时开展靶向性、针对性的就业技能培训,为就业保驾护航,各项工作成效显著。
对就业人员进行就业登记,录入自治区就业实名系统,是自治区监控新增就业指标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。国家人社部《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》(人社部令[2018]第38号)第六十二条规定: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后,应当及时办理就业登记手续。目前,受机构人员编制限制,全市还未形成从市、旗区、乡镇到街道社区和村社逐级负责的就业登记体系。为了做到“应登记、尽登记”,全市各级人社就业服务部门,大力宣传就业登记制度,鼓励用人单位及时为新招用人员办理就业登记手续。对于没有按照要求办理就业登记的用人单位,工作人员积极上门服务,收集就业人员信息,帮助录入系统,保证了就业数据的真实性和时效性,大部分旗区实现了新增就业数据的实时更新,特别是康巴什区、杭锦旗、乌审旗,在采取各项措施推动就业的同时,加大宣传力度,工作人员不辞辛苦,跑基层、进企业,走在了全市就业登记工作的前列。但也有个别地区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,宣传工作不得力,工作人员积极性也有待提高,数据更新不及时。受此影响,我市新增就业未达到自治区监控的序时工作进度要求。